國土資源調查評價“十二五”規劃出臺
日前,國土資源部印發《國土資源調查評價“十二五”規劃》。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國土資源調查評價工作要努力實現從傳統走向現代,從單一走向綜合,從二維走向三維,從現狀調查走向動態監管,全面提升調查評價工作程度和水平,增強資源保障和服務功能。力爭在已有工作基礎上,實現國土資源調查評價工作的跨越式發展。
——工作領域進一步拓展。落實節約優先戰略,加快推進海洋資源開發,在繼續做好基礎地質調查、土地資源監測調查、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數字國土、資源調查與利用技術發展等常規調查工作的同時,突出加強國土資源保護和利用狀況綜合調查,以及海洋地質調查工作。
——工作精度大幅提高。基礎地質調查工作整體由1∶25萬轉入1∶5萬調查,地質災害調查在1∶20萬縣市調查與區劃的基礎上,全面轉入高易發區1∶5萬詳細調查。海洋地質調查力爭實現1∶100萬小比例尺全覆蓋。
——綜合調查全面加強。土地資源調查從以往以數量調查為主,轉向數量、質量、生態和資源、資產、資本“三位一體”的綜合調查與監測,著力加強耕地質量等級、土地生態狀況的調查與監測。同時,更加注重地質、礦政、地政交叉領域的綜合調查。調查技術研發方面,從以往單一的技術方法攻關,轉向更加注重星—空—地一體化的技術方法體系建設,建立完整的國土資源調查技術方法支撐體系。
——動態監管體系全面建立。著力加強國土資源“一張圖”核心數據庫和綜合監管平臺建設,建立健全統一的數據庫標準體系,推進各類信息數據互聯互通,實現“一張圖”管地、管礦。
《規劃》確立了國土資源調查評價“十二五”的具體目標∶一是地質找礦實現重大突破,評價一批新的能源和重要礦產資源戰略接續區,重要礦產資源國內保障能力穩步增強。二是實施土地資源數量、質量、生態的綜合調查與監測,全面落實耕地保護目標,及時服務國家宏觀調控。三是大幅度提高重要經濟區等重點地區中大比例尺基礎地質調查程度,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對地質工作的需求。四是實現對國土資源保護與利用狀況的全面調查與監測,落實資源節約優先戰略。五是建立完整的國土資源數據庫體系,實現“一張圖”管地、管礦。六是健全地質災害調查、監測、預警體系,顯著提高防災減災與突發性地質災害的應急反應能力。七是開發、引進、推廣一批先進技術和裝備,建立完善國土資源調查評價技術支撐體系。八是顯著提高海洋地質工作程度,切實維護我國海洋權益,促進海洋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
同時,《規劃》提出了國土資源調查評價“十二五”期間的八項重點任務∶重要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土地資源調查監測、基礎地質調查、國土資源保護與利用綜合調查、地質環境與地質災害調查監測、數字國土、調查評價技術研究與應用以及海洋地質調查。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